半個世紀前,新中國第一座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建成蓄水,造就了今日蜚聲中外的浙江千島湖風景區。然而千島湖真正的風景并不在水上,而是在水下。誰曾想到,碧波浩瀚的千島湖湖水之下,竟然悄悄“潛伏”著兩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城,它們在靜水深流的湖底,已經沉默了半個多世紀。千島湖是一個龐大的淡水體,面積達573平方公里,這個名字來源于湖上有超過一千個島嶼的事實。千島湖創建于1959年,當時五石(獅子山)山谷被洪水淹沒,建立了新安江水庫和新安江水電站。這是一個龐大的政府項目,1300多個村莊和數萬畝的農田被淹和淹沒,迫使29萬人遷離故鄉。不到半年的時間,庫區內海拔108米以下的山嶺土地,包括浙江、安徽等在內的2個古城、3個古鎮、1377個古村落先后沉入煙波浩渺的新安江水庫之中。 一組照片,引爆世界2011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發了一組水下古城的精美照片,引爆了各界對水底千年古城的關注熱情。為了拍攝這組照片,自2009年底到2010年底,攝影師和一共四次從北京到千島湖尋訪水下的古城遺址,每次待的時間在一個星期到十天左右,在水下工作的時間近60小時。千島湖水在深綠色中泛著些許的藍,隨著下潛深度加大,周圍漸漸暗下來。28米深的水底幾乎全黑,即便借助潛水燈也才只有2米左右的能見度,進到城內,黑暗中漸漸出現一座磚結構建筑,滿是精美的雕刻,這就是獅城那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磚結構節孝坊。攝影師上上下下仔細拍攝這座屹立在水下的牌坊,精美的雕刻,讓水下的存在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獅城”姚王氏節孝坊上有一塊刻有“圣旨”字樣的匾,匾頂的盤龍圖案極其華美精致,是這座牌坊上眾多磚雕作品的代表。攝影師透過水下的獅城北大街上緊鄰北門的原制茶廠的窗欞往屋里看,由于千島湖水的屯集是一個極其柔緩的過程,水流沒有對房屋造成沖擊和破壞,而且水溫常年保持在20℃左右,所以當地人都認為無論是城墻...